第15條:【外顯法則】
"外顯法則"是「行星內部結構的外顯法則」的簡稱。星球內部結構可以從它的外在特徵看出端倪,這是所謂的"外顯法則"。
第壹節 地球外核半徑的解釋
地球外側的鄰近行星火星半徑3397≒3480km(地球外核半徑) 。火星的大小在負冪徑法則中屬於行星級的-1維,地球外核大小與它接近,兩者的關係是-1維的對稱性,-1維的對稱性類似鏡像對稱,但是在行星而言應該當作+1維和-1維的對稱,因為陽大陰小(陽電荷較大,陰電荷較小,參考負冪徑法則、負維法則、老李网誌/化學篇壬/原子半徑與行列演變)所以-1維的對稱性會有一大一小的情形,它們的大小關係只是近似值的對稱。
第貳節 地殼厚度的解釋
金星和地球公轉周期比是黃金比,這是天文學界早已知曉的事實,但是從未有人對此一現象提出解釋,筆者在本節<地殼厚度的解釋>有詳細說明如下:
地球內側的鄰近行星金星半徑6052+65(金星云層頂部) =6117km≒6246km(地幔外緣半徑=地球平均半徑6371km-125km地殼平均厚度的差)。
地殼對於地球而言是薄殼籠球形結构,薄殼籠球形的外緣是地表,內緣相當於金星不透明大气層的外緣,一大一小兩個球体內接共构,兩個球体的半徑差就是薄殼籠球形(地殼)厚度。
從共构法則的觀點,薄殼籠球形是-4維,-4維是黃金比的次元(理由參考<天体與人体之異同>第1章水星),金星和地球公轉周期比是1:1.6255,金星和地球會合周期584日=1.5989年,1.6255和1.5989的平均值1.6122≒1.618,符合黃金比,故地球有地殼這樣的-4維結构可以從金、地公轉和會合周期比是黃金比得到解釋。
地球有-4維結构並不違背波德定律,因為波德定律中地月系統的次元是+1維,+1維是-0和-1維的平均次元,月球-0維,地球-1維,地球屬於日家族,是太陽的衛星,+3/-5維的結构,-5維是籠球复層的結构和磁場,+3維表示岩石行星,-1和-4維的平均次元+3維,已知地球是+3/-1維,它的三角共生次元是-4維,故地球的-4維結构可以得到解釋。
金星的大小在半徑法則中也是行星級的-1維,地函大小與它接近所以兩者關係亦屬-1維的對稱性。半徑法則行星級的-1維相當於衛星級的-5維,兩者同屬奇次元,奇次元和鏡像對稱有關係。
第參節 火星地核半徑的解釋
科學家分析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的地震數据,研究結果顯示火星地核半徑大約1800km,接近月球半徑1738km,因為月球是火星的近鄰,而且兩者比重是3.34和3.93,相當接近,依外顯法則,火星內部可能有類似月球一般大小的地核。
第肆節 木星內部結构的解釋
從外顯法則觀點,土星是木星的近鄰行星,理論上木星可能有一個和土星一般大小的內核,如下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木星
根據維基百科2023-9-16修訂資料:木星核心區域被密集的金屬氫包圍著,向外延伸到大約行星半徑78%之處。
https://starwalk.space/zh-Hant/news/jupiter-explained-the-mind-blowing-facts木星的解釋:令人興奮的真相/木星的結构(2023-11-26)
一文提到,木星核心被一層液態金屬氫所包圍,這層氫延伸到行星直徑的90%,兩種報告雖然不一致但是都是最新資料,而且是根據朱諾號太空船的重力數据推測的木星內部結构。
若取78%和90%的平均值84%計算,木星平均半徑是地球的10.865倍,10.865×0.84=9.13~8.94 (土星平均半徑的地球倍數)。
所以從外顯法則觀點,木星可能有一個和土星一般大小的內核,最新數据可以支持這樣的觀點。
問題是包絡球的形狀是箍球形,次元屬性+5/-3,不符合木星在波德定律的理論次元+4,這個不打緊,因為木星內部還有岩石核心,如照片所示,所以木星是籠球复層結构,次元屬性+3/-5,這樣的結构可以解釋為何木星有強大磁場。
根據次元空間理論/共构法則/第二節/第(十)項-4維/第5點 薄殼籠球形的論述,木星還有如上述薄殼籠球形的-4維結构,木星- 3、- 4、- 5三种次元兼具,平均次元+4/-4符合木星在波德定律的理論次元。
第伍節 土星系統的包絡球結構
土星和天王星赤道半徑分別是地球的9.41和4.01倍,從外顯法則的觀點,土星內部可能有天王星一般大小的核,核的外圍是包絡球(箍球形、厚殼籠球)+5維,這樣的想法與卡西尼太空船的探測結果有符合。
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1-08-17/detail-ikqcfncc3370008.d.html?fromtech=1
土星光環擺動方式的信息解開了土星內部深處的意外細節,把土星環當作一個巨大的地震儀來測量行星內部的振動,透過土星獨特光環讀數的分析研究這些環的抖動,讓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提出了另一個理論,他們可以推斷土星內部可能發生的情況。
結果相當令人驚訝,土星的心臟遠遠不是一個相對較小、緻密的岩石核心,它看起來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事實上,它可以延伸到其直徑的60%,而且還根本不是固體。相反,它是冰、岩石和金屬流體的彌散湯,也被稱為“模糊”核。
土星赤道面外側的五顆衛星,一大一小間隔配置恰好可以滿足"外顯法則"的理論,形成大顆衛星具備籠球形結構的依据,例如瑞亞(半徑764km)是狄側涅(半徑559km)的外側比鄰衛星,依外顯法則,瑞亞可能有一個和狄俄涅大小相彷彿的內核,這個內核襯托出瑞亞有一個厚殼籠球形的地殼,這個地殼形狀就是瑞亞的+5維結構。
依此類推,泰坦是瑞亞的外側比鄰衛星,所以泰坦可能擁有瑞亞一般大小的內核,所以泰坦的地殼是厚殼籠球形+5維。伊阿珀托斯因為比鄰衛星Hyperion較小所以推想它有厚殼籠球形的+5維地殼結構。
第陸節 天王星有無薄殼籠球形結构?
天王星和海王星赤道半徑分別是地球的4.01和3.88倍,故推想天王星大气可能有一個薄殼籠球形結构,天王星的地函是液態,大約是海王星一般大小,也就是天王星理論上是有薄殼籠球形-4維的結构,可是這种次元和天王星在波德定律中的理論次元-2維並不相容,使用任何方法均無需假定天王星有-4維的次元,包括天王星大气可能有一個薄殼籠球形結构的推想也無支特性証据,關於此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下:
若天王星大气層有一個薄殼籠球形的-4維結构,它的次元理論上會顯示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公轉周期比、日距比或其他天文常數的比是黃金比,但是未能查覺天、海的任何天文常數是黃金比,据此推想,天王星大气的-4維結构可能被-0維抵消了,因為-0和-4維的平均次元-2維正好是天王星在波德定律中的理論次元。
那麼天王星的-0維結构在哪兒呢?以地球半徑為單位計算,試想海王星极半徑是3.83,赤道半徑3.88,天王星极半徑3.93,赤道半徑4.01,3.83~3.88、3.93~4.01它們是星球緯度0和90度的半徑,介於中間的緯度,半徑是連續變化,只有3.88和3.93之間是不連續,但是斷層很窄,3.83~4.01可視為連續變化的值,這樣的數值可以聯想到螺旋形,螺旋形具有微差的數值和梭形的特徵,屬於-0維的結构。二維螺旋因為垂直方向結构鬆弛,容易被拉長形成三維螺旋,三維螺旋是梭形。
所以金星和地球內接共构相較於天王星和海王星內接共构有所不同,前者是固態行星,扁率低,內接共构有斷層,可形成完整的薄殼籠球形,後者是巨冰行星,密度低,扁率高,內接共构斷層窄,不能形成完整的薄殼籠球形,也沒有黃金比可作理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