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條:【八和共生法則】
第壹節 概說
「根據八冪律的假設,空間的理論次元最低是0維,最高是8維, 分子是正次元,分母是負次元,正次元和負次元絕對值的和是8,正負次元絕對值互補。」這是所謂的「八和共生法則」。
行星次元和元素价態共用的八和共生法則
|
行星次元n值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小行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冥王星 |
- |
次元或价態 |
+0/(-8) |
+1/(-7) |
+2/(-6) |
+3/-5 |
+4/-4 |
+5/-3 |
+6/-2 |
+7/-1 |
+8/0 |
元素价態 |
₄₆鈀 |
₄₇銀 |
₄₈鎘 |
₄₉銦(有-5价) |
₅₀錫(有-4价) |
₅₁銻 |
₅₂碲 |
₅₃碘 |
₅₄氙 |
分子+|分母|的和 |
0+|8|=8 |
1+|7|=8 |
2+|6|=8 |
3+|5|=8 |
4+|4|=8 |
5+|3|=8 |
6+|2|=8 |
7+|1|=8 |
8+0=8 |
( )內的數字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空間次元或价態,所以要列出為了理論計算的需求。銦和鎵有-5价,碳 矽 鍺 錫有-4价。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0/(-8)和+8/-0表示±0維的共生關係,但是一般情形,-0 (或-n)維可以產生+0 (或+n)維,+0 (或+n)維並不包括-0維。自然界不存在的空間次元是一種抽象概念,為何要假定抽象空間的存在呢?因為它們的存在有理論方面的用途和數學的證明有關, 這一奌在以後的討論會用到。
化學的原子價亦有類似的「八 隅 律」,元素的原子價,正價態和負價態絕對值的和也是8。化學的正價態相對的擴張,+6,+7,+8價有存在,負價態相對的萎縮,最高的負價態是-4。
元素的原子價+8和0價都是鈍氣族,空間次元亦同,+8和-8維因為次元太高不安定所以分別轉化成-0和+0維,+0和-0維又是合併的狀態。類似原子價的情形,愈高的空間次元安定性愈差。+3,-5維的組合+3維是較低次元所以佔優勢,+5,-3維的組合,-3是較低次元所以佔優勢(正負次元高低的比較是根據「半維法則」,不是一般的座標觀念; 八和法則可以套用半維法則,本文允許陌生的空間法則相互套用)。+6,+7,+8,-6,-7,-8維因為安定性差分別是被-2,-1,-0,+2,+1,+0維取代的。
共構法則有關於+0~+5維空間形狀之描述,+6和+7維雖然自然界不存在,但其空間形狀尚可理解,"負維法則"第三段有說明。
●八維空間的理由有以下4點:
(1) .波德定律n的最高值是7表示+7維,+8維已經轉化成0維,波德定律就是八維空間的一種數學表示式。
(2) .周期表的典型元素有八行表示八种次元。
(3) .周期表七列元素表示七种次元,缺少的一列可以第0列元素來填補,第0列元素只有一個元素中子,中子有第0號元素之稱,位置在氦的上方。
(4) .P4分子有正四面体(黃磷) 和偏四面体(其他形式的磷同素異形体) 兩种類型,每個原子接受三條鍵,與其他三個原子鍵結,所以是+3維。磷與氮是同族元素,氮是參鍵元素,秩級三所以+3維,磷雖非參鍵元素,但從磷分子鍵結情況觀察,秩級三與參鍵的意義層面相似度頗高,大概只是角度的差異而已。
B12的半個硼分子B6,中心原子接收五條鍵所以+5維;鹼土族鈹和鎂是六方密,配位數12,等於有6條直線穿過中心原子,鹼族体心立方配位數14(內8+外6)中心原子接收7條直線与其七維特性符合。
●八和共生次元分述:(第貳~伍節)
第貳節 +5/-3維
+5/-3維之八和共生關係,關於天文學方面的理由請參考空間理論/天文篇〈太陽系丙〉土星和土衛列亞 &〈太陽系丁〉土星的衛星,本文討論的是物理學(子目)化學鍵(丒目)和生理學(寅目)的理由。
甲項 巴西堅果效應
搖動的咖啡缶或堅果,大顆粒和小顆粒比重一致時,大的顆粒會停留在上層,小的顆粒會下沈,這是所謂的"巴西堅果效應"。如果大顆粒比重較高,小顆粒比重較低時,搖動的結果,小顆粒會浮在上層,大顆粒會下沈,這是一种"反巴西堅果效應"。
巴西堅果效應可以理解,因為搖動時小顆粒會沿著大顆粒之間的縫隙往下沈。無論是巴西堅果效應或反巴西堅果效應都能彰顯一項事實,物體振動的狀態有助於分類,按照顆粒的大小和比重來區分它們的上下位置。
從負維法則的觀點,物體的振動狀態是 -3維,- 3維的八和共生次元是+5維,依共构法則,厚殼籠球形是+5維,上層大顆粒下層小顆粒表示上下層之間有不連續介面,類似厚殼籠球形的內層和外層之間的不連續介面,所以巴西果效應可以+5/-3維的八和共生關係來解釋,-3維有利於創造+5維的環境,上下雙層結構可視為一种+5維結構,因為+ 5維放大以後局部的剖面形狀就是雙層結構。
乙項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的配位數和六方密同樣是12,等於有6條直線穿過中心原子,但是它的理論次元卻是+5維,兩者之間的次元並不符合,不符合的解釋:
六方密晶格可以僅考慮三維結構,因為分母次元是負次元,+6/-2維= 6/ 2維= +3維。
面心立方的次元是+5/-3維,+2和+5維的平均次元3. 5維= -3維,所以+ 2維是+5/-3維的三角共生次元〔土星光環的+ 2維特性和銅族元素屬面心立方結構,它們的延展性极佳可以舉証〕,面心立方的平面晶格有它的重要性,應該一併考慮。
再方面,面心立方配位數12的情況屬於截半的立方體- 3維,它的對偶是菱形12面体+ 5維,面心立方配位數12表示有12個頂點,與廿面体的頂點數一致,前者有中心原子,後者無,因為中心原子的擠壓導致變形,其實兩者的次元屬性是類似的,因為-3維是三維變体,所以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結構。
面心立方和六方密的配位數相同,與中心原子同一個平面上的周邊原子配置也一致,兩者都是六方配置,重點是兩者上層三個原子與下層三個原子的關係位置有別,六方密的第一和第三層是對齊,面心立方的第一和第三層則是交錯。
對齊形成了柱狀晶格,交錯形成了球形晶格,球形配置正是近圓球体或籠球形結構的一般形狀,它們屬於+5/-3維。
換言之,面心立方兼具+5/-3維的雙重性質,+2維是它倆的三角共生次元;面心立方的+5維性質可以環繞中心原子的12個外圍原子來解釋,它也算是籠球形結構+5維。
從+5維的性質考量,面心立方配位數12,秩級是12/2=6,屬於六秩,相當於+6維;從+2維的性質考量,面心立方的晶格基本單元可以當作3×3的九宮格配置,九宮格的原子配置,從二維的配位數觀點,有四條直線交會於中心,呈現米字形結構,所以是四秩,四秩與+5維的六秩平均秩級是五秩,相當於+5維,有和面心立方的理論次元符合。
面心立方屬於+5/-3維,典型的實例是銦,銦是第五列的第五行元素,理論次元+5維,銦的面心立方晶格正好符合理論上的預期。
元素的面心立方晶格呈現3×3 = 9正方形配置的情形有出現在第9、10、11族,包括銅族三元素和鈷、鎳、銠、鈀、銥、鉑,唯一的例外,鈷的面心立方晶格並非常溫形式,而是高溫形式。
可能是受到鈷的原子序27影響,27的立方根恰為整數,所以鈷是高強度合金的元素,屬於+3維,+3維與它的六方密晶格有關,與面心立方晶格無關。
九個元素當作九等分,依等分法則,九等分是- 0維;若是當作不均等的九個元素,依n+ 1法則,九個是+ 0維,從上述第2點的推論,八秩是立方密的其中一種秩級,+ 8維相當於±0維,也可以代表九個立方密晶格元素,因為立方密的二維晶格單元就有3×3的正方形配置。
丙項 脂肪組織
個人觀點,營養三大要素:蛋白質、醣類和脂肪,它們的空間次元屬性:蛋白質+3維,醣類+4維,脂肪+5維。關於蛋白質+3維在丁項中討論,醣類+4維的理由因為不在本文討論的主題范圍故從略,以下討論脂肪組織的+5/-3維特性。
●以下兩點是脂肪組織屬於+5/-3維的理由:
(一).人体的腹部是最容易堆積脂肪的部位,因為腹部是胃和腸道等消化器官所在,內臟脂肪容易在此堆積,据此推想脂肪組織可能是和胃、腸道屬於同一類型的空間次元。
(二).人体体型因為減肥或環境因素,一段時間以后往往會產生很大的体型變化,產生變化的關鍵因素就是体脂率,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体型的變化從空間次元的解釋應該是三維變体,從負維法則的觀點就是-3維,恰好-3維就是腸道對應的空間次元。
從共构法則的觀點,圓柱形+3維,同心圓柱體和彎曲的圓柱體都是-3維,腸道的形狀類似彎曲的同心圓柱體,所以是很典型的-3維。胃的形狀是厚殼籠球形,屬於+5維。"天体與人体之異同"一文關於土星對應的人体器官便是胃、腸道和食道等消化器官,而土星系統在波德定律中的n=5表示+5維,它的八和共生次元-3維。
飲食控制和胃、腸道的手術可以改變体型,因為它控制消化道的環境,消化道消化食物的過程就是改變食物的熵(亂度)值,由低熵轉變成高熵。熵的變化就是一种三維變体,和消化道、肪肪組織的次元屬性是一致的。
●內臟脂肪+5維,皮下脂肪-3維
統計資料顯示:同樣身高的男女,男性的体重較重,腰圍較粗,女性的体重較輕,腰圍較細;男人是寬肩直腰,女人是削肩細腰。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3966237908819628.html
依負維法則,封閉形是正次元,內臟脂肪是包覆內臟的封閉組織,形狀是籠球形,它的次元屬性當屬+5維。
女性的皮下脂肪較豐富,因為皮下脂肪分布在四肢或軀幹的外圍,它的形狀通常是柱狀同心圓的結構,柱狀同心圓從共构法則的觀點是- 3維,屬於非封閉形(有上下兩個開口),所以皮下脂肪的次元屬性當屬-3維。
第參節 +8/-0維
甲項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的配位數12,這是一种三方或六方晶格的看法,換個角度,面心立方以立方晶格看待時,因為晶格中心位置沒有原子,配位數的計算,中心位置需有原子,故將晶格排列由ABA(5:4:5)調整為BAB(4:5:4),這樣的晶格,配位數12。
中間層5是X形配置,因為是非緊密形式,所以中心原子的配位數應該考慮第二順位距離的4個原子,變成4:9:4,因此BAB形式的晶格,它的配位數正確值是16。
秩級是配位數的1/2,所以面心立方的秩級是8表示+8維,相當於±0維。第0行元素是鈍氣族,從行列法則的觀點是±0維,面心立方的秩級正好符合它的理論次元。
乙項 面心立方晶格次元的統合解釋
從行的排序推算,周期表第10族元素是第8行,理論次元+8/-0維,事實亦然,鎳、鈀、鉑是面心立方結構;至於第9族(第9行)元素,因為9的平方根恰為整數,所以它是+2維的數,+2維是面心立方的理論次元之一種。
第11族(=第7行)是銅族,它的面心立方結構解釋如下:銀的原子序47、金的原子序79,數維表中此兩數是+2維的數,金是第六列元素是第25個元素,25的平方根恰為整數,所以也是+2維的性質,另外銅的中子數平均值34. 55,它是介於數維表34(-1維)和35(-2維)的中間數值,從半維法則的觀點,該數是+2維,+2維屬於面心立方的相關次元。
再方面,陳英雄數列+5維的數:1.966⁵-1.966⁴-1.966³-1.966²-1.966¹-1.966⁰=0〔資料來源:《神祕的第二個黃金比例》第26頁〕銅的原子序29的五次方根=1.961≒1.966,29的五次方根有意義表示29是+5維的數,+5/-3維就是面心立方的理論次元。
丙項 核四面体
總之鍵數与次元有符合,核四面体,像金剛石或甲烷的結構,中心与正四面体四個頂點之間的連線就是四條線交叉不平行,屬於四維結構。
三維和四維物體都能畫出它的二維投影形狀,這是一种"全像原理",例如甜甜圈是四維物體,可以畫出它的二維圖形。
需要四秩張量描述的形狀屬於四次方程式,一般人認為數學的次元和實際維度是兩回事,四次曲線描述的形狀=三維物體的形狀≠四維物體的形狀,核四面体四條中線交叉不平行不算四維,三條線以上全部屬於三維空間座標的形狀。
個人不以為然,筆者看法:四次曲線描述的形狀=四維物體的形狀。例如一般洗衣球的形狀,若將波浪形的邊緣剪成弧形邊緣,它由三個圓面垂直交叉共构而成,圓球被分割成八個全等區塊,單位區塊的形狀是弧三角錐体,弧三角錐有三條筆直的稜線相互垂直,此三條稜線表示三秩張量,也就是三維空間的三軸。
弧三角形的中心與弧三角錐頂點之間的連線可視為第四秩張量,所以弧三角錐理論上的次元是四維物體。
如果不是洗衣球,而是正八面体八等分的情況,三方中心與三方稜錐頂點之間的連線是它的第四秩,但是這樣的形狀不算是四維,第四秩的頂點須落在圓球表面才算四維,因為圓球的次元屬性+4維。
弧三角形或弧三角錐,它具備雙向彎曲的曲面,從共构法則的觀點屬於-3維,這裏的歸類,它是+4維,因為拐三個彎的曲線是四次曲線〔曲線的拐彎數比它的次元少一次元〕,弧三角形屬於內次擺線其中一种,內次擺線是四次曲線。
+4/-3維有共生關係,因為+4維是+3、+4、+5維的平均值,-3維是+3和+4維的平均次元,-3維又是+5維的和補轉化次元。
另一方面,-3維是-2、-3、-4維的平均次元,+4維不僅是-3和-4維的平均次元,也是-2維的八積共生次元,+4維和-2、-3、-4三種連續次元有關間接表示此三种連續次元的平均次元-3維和+4維的關係最密切。
依負維法則,-3維是+4維的容器,表示凹球冠是圓球形的容器,故-3與+4維之間應有難以脫鉤的關係。
第肆節 +4/-4維
甲項 捺斜五元素的-4維性質
鋰是第二列的第七行元素,平均次元4. 5維,相當於-4維,依此類推,和它同一個梯形位置的元素鎂、鈧、鋯、鉭都是屬於-4維,-4維五個元素的特性可以分為密度和原子半徑兩方面討論:
子目 密度遞變性
上述五個元素的密度有遞增的變化關係:鋰<鎂<鈧<鋯<鉭,如空間法則/第13條四和共生法則/第《三》、《四》節所言,+4/-0維是低密度、+0/-4維是高密度,-4維理應和密度的變化有關,從負維法則的觀點-4維應解釋為遞變的密度。
此种密度遞變性以鈧為中心點,改變角度時,縱向和橫向的密度遞變性仍然成立,因為縱向和橫向是斜向的分向量,三种方向遞變性呈規律性。
在周期表其他地方,類似情形的密度變化是鋁、鍺、銻、釙四個半導體元素,密度大小:鈹<鋁<鍺<銻<釙,因為鈹屬於鹼土族,不屬於第12族,鈹和鎂當作第12族元素是第二順位的觀點,所以此一系列梯形元素密度的遞變性,嚴格說來只有鋁、鍺、銻、釙四個元素,和鋰、鎂、鈧、鋯、鉭這一組比較而言少了一個元素,略有遜色。
縱向關係,碳族五個元素的密度變化是由上而下遞增,但是橫向關係則不然,鋅、鎵、鍺、砷、硒這一組,砷的密度無論是以灰砷或黃砷比較都不能符合遞減的規律性,橫向關係的不規則和斜向關係的不完整[五缺一] 同步顯示鋅、鎵、鍺、砷、硒這一組密度的遞變性沒有建立得很好。
換言之,鋰、鎂、鈧、鋯、鉭是唯一一組具備完好密度遞變性的元素,這樣的特性和它們的次元屬性- 4維是一致的,理論上無論+4或-4維應該也是五個元素。
丑目 原子半徑的對稱性
像周期表這樣的元素格式排列,一般來說,方向性有縱、橫、撇斜、捺斜四種,硼、鋁移置在鈧族上方,碳、矽移置到鈦族上方,以鈧為中心,縱向和橫向五個元素,它們的原子半徑遵守遞變的原則,撇斜的銫、鍶、鈧、矽、氮,它們的原子半徑仍然是遞變。
唯有捺斜的鋰、鎂、鈧、鋯、鉭五元素,它們的原子半徑不具遞變性,但是有對稱性,鈧的原子半徑1. 6埃,鎂的原子半徑(埃)1. 5≒1. 55(鋯的原子半徑) ,鋰和鉭的原子半徑都是1. 45埃,所以以鈧為中心,原子半徑的關係,鋰和鉭對稱,鎂和鋯大致上是對稱的。
從負維法則的觀點,對稱性是負次元,原子的形狀像圓球,空間屬性+4維,所以原子半徑的對稱關係是-4維。從負維法則的觀點,變体也是屬於±4維是和半導體負次元,原子半徑的遞變性也算- 4維,這是屬於鈧的其他三個方向的遞變性,前面二段有提到,所以對稱性的- 4維有背景的遞變性- 4維陪襯。
乙項 兩性元素的±4維性質
捺斜的梯形非金屬半導體元素--硼、矽、砷、碲、砹,它們在行列法則中的次元平均值是-3維;半導體有所謂"電洞"理論,電洞的形狀是凹球冠,凹球冠在共构法則中的次元屬性也是-3維,所以電洞理論與非金屬半導體元素的-3維次元性質符合。
半導體中的電荷是對應電洞的孤立電子,考慮到電場的形狀,這些孤立電子像是孤立的圓球形,圓球的次元是+4維,半導體中的電流是電子的流動,運動的球体從負維法則的觀點是-4維,所以半導體中的電流次元屬性是-4維,-4維表示導電狀態,+4維表示絕緣狀態,±4維是和半導體有關的次元性質。
第伍節 +3/-5維
+3/-5維之八和共生關係,理由有以下16 奌:(第1-9 點理由關於太陽)
1.光與色遵守三色原理,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它的互補色光是水藍、紫紅和黃光;顏料三原色是紅、黃、藍,它的互補色彩是綠、紫、橙,光與色都有六种色彩的傾向,而且具有互補對稱性,互補對稱性是負次元的表徵,從負次元的觀點-5維是六個一組的對稱性,光與色以-5維表示,從等分法則的觀點,六等分-5維,- 5維的八和共生次元+3維,太陽是強大的發光体故太陽的次元屬性是+3/-5維。
2.類地行星尤其是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很像是太陽的衛星,負冪徑法列關於行星級-5維就是把類地行星當作日家族,類地行星的岩石地表就是+3維的証据,太陽是-5維故+3/-5維是八和共生關係。
3.太陽是発光體,光的空間特性-5維有和太陽的理論次元-5維符合,因為在負冪徑法則中便是假定太陽家族的空間次元-5維,太陽具有五層結構,它的籠球複層形狀依共構法則的理論應屬-5維。
极光出現在距離地面大約100~500km的高空,其中大約150km以下的天空發出綠光,超過這個高度大多發出紅光〔牛頓109號p87〕,藍光則出現在低海拔處〔維基"极光"〕,不同的高度呈現不同的色光,這就是色光的籠球复層証据。
4.太陽黑子周期11.1年=4054.2日,∛4054.2=15.94542(土衛泰坦公轉周期日數)。某數∛有意義,該數是+3維的數,∴太陽的次元屬性是+3維;某數的立方有意義,該數是-3維,∴泰坦是-3維,-3維的八和共生次元+5維,+5維是土星在波德定律中的n值也是它的理論次元。
5.星系旋轉曲線圖示:
https://kknews.cc/zh-tw/science/axv82jv.html每日頭條 科學巨變 暗物質之謎己經被解開/圖2
當R值很小時,星系自轉速度就像一個剛體轉動那樣,各處的旋轉角速度都一樣,線速度V隨著距離R的增大而急速上升。我們把星系像剛體轉動的區域叫星系核心區。故日冕流線是剛体,它公轉太陽線速度=太陽自轉線速度。既然日冕流線是剛体,証明太陽是+3維的屬性,負維法則极小值是負次元特性,+3維可以解釋為很大的体積,日冕流線既是剛体又有很大的体積完全符合+3維的特性。
6.太陽光可以幫助皮膚制造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骨骼是堅硬的固體,它的空間次元性質是+3維,如前述可見光的空間次元性質是-5維,這樣可以說明+3和-5維的八和共生關係。
有一種色溫理論認為発光物質溫度與発射光譜的波長有反比關係,紅光在1800⁰K以下,黃光在3000~4000⁰K,白光是5500⁰K附近,更高的溫度會變水藍,再高的溫度變成藍色;物質若要當作色溫理論的實驗品,必需要有足夠高的熔奌和沸奌,低熔奌、沸奌元素在高溫情況不僅化為氣體,又因熱膨漲變成稀薄氣體,氣體通常是無色透明或為淡薄顏色,很難成為理想實驗品,理想的色溫實驗品是高熔奌、沸奌的固態元素,固體的空間特性+3維,光色的空間特性-5,表示+3維和-5維之間有八和共生的次元關係。
7.電子的遷移或碰撞和顏色有關,例如極光因太陽風的帶電粒子在大氣層與空気分子碰撞而產生,會有多種色彩;內含惰性氣體的霓虹燈管導電時會有色光反應可以解釋為電子或離子的遷移作用;鹼族元素焰色反應可以解釋為價電子在燃焼溫度時遷移與氧原子結合的結果。
電子的遷移或碰撞從負維法則的觀奌是-0維,顏色是-5維,因+3維是-5維的八和共生次元,-0維是+3/-5維的三角共生次元 ₋₀₋₁₋₂⁺³₋₃₋₄₋₅,顏色與-0維有關可說是以間接方式證明+3和-5維的八和共生關係。
8.太陽构造由內而外依序為:太陽核心、輻射層、對流層、光球、色球、日冕、內層微層、黃道光等多層結构,從共构法則的觀點,籠球复層結构是-5維;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像是太陽的衛星,廣義言之,類地行星表面岩石固態是+3維特性均屬太陽家族,因為+3/-5維是八和共生關係。
9.太陽的核融合反應,主要是質子-質子鏈反應,質子-質子鏈反應經由三次核聚蛻變最終產物是⁴氦,核聚蛻變類似原子核衰變也是一种衰變模式,依次元空間理論/物理篇/七种作用力的整合. . . /第伍章電力和第柒章弱力的說法,一次衰變是電力,兩次以上的連續衰變是弱力,核聚變是三次連續衰變應屬弱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YkjMTfSTc 7: 34太陽核融合反應是弱力。弱力的次元屬性-5維,-5維的八和共生次元+3維,符合太陽的理論次元。
10.可見光光譜中含有吸收線,吸收線是色光的不連續介面,類似籠球复層的形狀,籠球复層是-5維。
根據文獻報告,烏賊為了适應海底低光環境發展了球狀水晶體來聚焦,因為球狀水晶體會產生球面像差,所以它又演變成漸進式折射率的球狀水晶體,漸進式折射率的球狀水晶體可以避免產生球面像差。
烏賊球狀水晶體的折射率有徑向梯度變化,水晶體的核心蛋白質密度高,水的密度低,水晶體的外緣恰好相反,水的成分較高,蛋白質的成分較低。
圖片資料顯示烏賊球狀水晶體的剖面有四個梯度,扣除核梯度,該水晶體可視為三層結构的厚殼籠球形,也就是籠球复層的結構。
水晶體是視覺器官,和光線以及色彩相關,這樣的事實可以說明色彩和色光與籠球复層的空間次元屬性類似,都是-5維,白光大概是屬於+3維的次元性質。
https://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1&index_id=257烏賊球狀水晶體中的漸進式折射率是怎麼變出來的
視覺器官掌控色彩和光線應該屬於-5維,烏賊的水晶體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所以蛋白質的次元屬性當屬+3/-5維。
因為蛋白質分子是雙螺旋的柱狀結構,圓柱體的次元屬性是+3維,與蛋白質的次元屬性符合。單螺旋的柱狀結构(柱狀螺旋的彈簧形)有像螺芽形的旋轉曲面,從共构法則的觀點,彎曲或旋轉的曲面它的次元屬性是-2維,兩個單向曲面(溝槽形-2維)共构形成圓柱形+3維,所以兩個旋轉曲面或兩個柱狀螺旋共构應該也是提昇半維,由-2維轉變成+3維。
11.人在屋內常見的站立方式是背著牆壁或靠近窗口,因為視覺需要較大的空間,視覺也是有效范圍最廣的一种感覺功能,空間的次元屬性+3維,從正次元是极大值的觀點,+3維就是很大的空間,+3維的八和共生次元-5維,視覺和色彩有關屬於-5維所以和它的八和共生次元+3維有關係。
12.有研究報告指出,Dnmt3a2蛋白能提高記憶,因為記憶的功能需要借助磁性,例如磁帶有記憶功能,已知磁性是-5維[參考個人部落格文章/空間理論/物理篇/電荷和磁場的次元屬性]故推想記憶的次元屬性應該也是-5維,因為-5維是籠球复層結構,這樣的形狀就像晶圓結构可以儲存最多資訊,所以和記憶有關,間接証明蛋白質應當屬於+3/-5維的次元性質。
根據英国媒体報導:骨骼分泌的一種激素-骨鈣蛋白似乎能逆轉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力減退。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11-28/8387282.shtml骨骼強健或影響記憶力鍛煉能防記憶衰退
已知記憶屬-5維特性,骨骼的堅硬性質是固体+3維,這樣可以說明+3維和-5維之間的八和共生關係。
一般人都有幼年經驗失憶症,這一點從記憶的次元屬性可以理解,從負維法則的觀點,變大是正次元,變小是負次元,生長是變大的三維体所以是+3維,因為記憶是-5維,+3維和-5維有互補消長的關係,所以幼年的快速生長期+3維會抑制-5維的記憶,生長停滯時+3維受到抑制所以-5維的記憶能夠恢復。
13.無論是元素或化合物,固態物質總比液態和氣態物質有較豐富的顏色變化,所以+3和-5維之間應有八和共生的轉化關係。
同列元素的比較,鉻族元素是周期表熔點最高的元素,表示固態存在的溫度范圍很廣,鉻族的高熔點和它是高硬度合金元素的特性符合,固體的空間特性+3維,因為鉻族是第六族元素,尤拉立體組合公式:3³+4³+5³=6³,6是+3維的數因此影響到鉻族的高熔點和固態性質。
鉻的行次元屬於周期表左半部+2維,列次元+4維,兩者的平均次元+3維與鉻是同列元素當中熔點最高的事實符合。
鉻的化合物五光十色,至少有六种不同顏色,鉻的希臘文原意便是"顏色",有鉻黃和鉻綠作為顏料的用途,因為顏色的次元屬性-5維,這樣可以說明+3維和-5維的八和共生關係。
1.1673⁵=2.1673,鉻的(N/Z)⁵=A/Z (中子數/原子序)⁵=原子量/原子序某數的五次方有意義,該數是-5維,鉻的N/Z比是- 5維的數証明+3維和-5維有八和共生關係。
14.人類的大腦有新皮層和舊皮層兩种厚殼籠球形結構,新皮層的外緣又有一層頭蓋骨,頭蓋骨的外緣層是頭皮和頭髮,所以頭部器官應該屬於籠球复層結构,依共构法則,籠球复層是-5維,+3維可能是指頭骨或牙齒等堅硬的組織。
依共构法則的觀點,穹窿形是-3維,它的八和共生次元是+5維,理想的+5維是厚殼籠球形,頭蓋骨是厚殼穹窿形,屬於非封閉形的厚殼籠球形,可視為-3維。
"天体與人体之異同"一文關於頭骨對應的星體是以土衛泰坦為首的土星衛星群,土星在波德定律中的理論次元是+5維,土衛是-3維,這樣的推論與事實完全符合,因為頭部的籠球复層結構是-5維,頭蓋骨是其中一層籠球形結構,理應屬於+5/-3維。
一般而言男性体型比較高大,如同上上段所言,生長是+3維,体型高大可以生長快速是+3維特性來解釋。通常男性比女性有較高的骨質密度,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較低,因為+3維是正次元,所以是男性比較發達的一种器官。
頭髮是頭部籠球复層結构的其中一層,它的次元屬性是-5維,這樣可以解釋為何長髮是美女的特徵之一,禿頭是雄性激素分泌過剩的結果,因為-5維屬於負次元,所以它是女性比較發達的一种組織。
本文第5點有提及:記憶的次元屬性是-5維,女性的記憶能力較強可以-5維是一种負次元來解釋,其中原理和女性的長髮特徵是一致的。
15.拓樸學上的"四色原理"和"印刷四色"(紅、黃、藍、黑)雖然屬於不同領域,
它們有一項共同點就是和"四色"有關,如上述色彩屬於-5維,-5維的八和共生次元+3維,依n+1法則,+3維有四個,四色恰好滿足顏色在n+1法則中的數目要求。
筆者觀察甲乙兩种不同形狀的永久磁鐵,這兩种磁鐵都能分析成四种形狀單元,如下圖:
以上兩种強化磁鐵是由四种不同性質或形狀的物質組合而成,四個從n+1法則的觀點便是+3維,磁性是+5維,這樣可以說明+3維和-5維之間的八和共生關係。
海爾貝克陣列是方塊磁鐵磁性最強的排列方式,直線形排列是五塊,如下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0i5lTcEwU
每塊磁鐵性質一致故應採用等分法則,五塊磁鐵是五等分,次元屬性-4維,五塊磁鐵有十個极性,十在分維表是-1維的數,-1和-4維的平均次元+3維符合磁性的次元屬性。
若是6×4的海爾貝克陣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8B0rwKZ1I總數24是完美正方形的數應屬-3維,24=3×2³從因次冪法則觀點也是-3維的數,24在分維表是+1維的數,极性24×2=48,48在分維表也是+1維的數,+1和+5/-3維的平均次元+3維符合磁性的次元屬性。
16.本點內容冗長並且與下述文章重复故不再贅述,請移駕冪空間理論/化學篇/銅與金色調變化多端的解釋 一文點閱。
■■■■■■■■■■■■■■■■■■■■■■■■■■■■■■■■■■■■■■■■■